行业动态

画院新闻

著名画家朱利群简介及作品分析!

作者:林瑞庆 分类:画院新闻 时间:2018/12/7 0:03:41

人物简介
 
                                       

朱利群



no.1   人物生平



1968年生,江苏武进人。刘海粟美术馆典藏部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画家,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师。



no.2   主要展览


2014年 参加“同绘中国梦、情画新江苏”全省各市青年美术作品展(省宣传部、省美协)

2012年 作品《华心梦醒》入选首届哈尔滨美术双年展(中国美术家协会)

2012年 作品《空山秋翠》入选翰墨新象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

2011年 在刘海粟美术馆举行朱利群中国画个展

2010年 参加交融、绽放长三角地区美术作品学术提名展(长三角美术馆协作机制、刘海粟美术馆)

2010年 参加在山东烟台美术博物馆举办的江苏名家五人联展

2009年 参加江苏省美术馆新馆落成暨美术作品特展(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美术馆)

2007年 作品《农家和风》入选纪念黄道周全国中国画提名展(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画院)

2006年 入选2006李苦禅艺术馆开馆暨全国中国画提名展(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画院)

2005年 入选2005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

2005年 参加苏州胥口“太湖情”中国画作品提名展(中国美术家协会)

2004年 作品《农家秋实》参加“菜乡情”全国中国画作品提名展(中国美术家协会)

2004年 作品《农家秋红》参加全国中青年中国画作品提名展(中国美术家协会)

2001年 作品《农家醉秋》入选《2001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

2001年 作品《农家秋深》入选《第一届中国美术金彩奖》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

2000年 作品《秋染农家》入选《2000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

1999年 作品《情系农家》入选建国五十周年全国山水画大展(中国美术家协会)



no.3   成就荣誉


2014年 作品《林谷清涧》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民委、文化部、文联、中国美协) 

2012年 《寄情于墨 花鸟观心——浅析文人花鸟画的艺术特色》论文发表于全国艺术类核心期刊《新视觉艺术》

2008年 为四川省汶川县等重灾区抗震救灾创作捐赠作品 (中国美术家协会)

2008年 作品《翠岭秋华》获首届中国山水画艺术双年展优秀作品(最高奖)(中国美术家协会)

2004年 作品《农家金秋》获第二届全国青年国画年展优秀奖(中国美术馆)

2003年 作品《农家秋实》获江苏省七彩世纪中国画大展铜奖(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国画院)

2003年 作品《农家清秋》获海潮杯全国中国画大展优秀奖(中国美术家协会)

2002年 作品《农家高歌唱金秋》获全国第五届工笔画大展收藏奖(中国美术家协会)

2001年 作品《农家清秋》获江苏省第二届山水画展铜奖(江苏省美协、江苏省美术馆)

2001年 作品《金秋时节》获《新江苏画派——七彩世纪中国画大展铜奖》(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国画院)

1998年 作品《情系农家》获江苏省首届山水画展铜奖(江苏省美术馆)

1997年 作品《农家》年获全国第三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优秀奖(中国文联)


创作经历及理论
           




常州,我的家乡,拥有悠久执着的人文传统,儒风蔚然,人才辈出,经济发达,素有“江左名枢,中吴要辅”之美誉。在这片吴越文明孕育了几千年的土地上,涌现了大批名垂千古的文化人,如影响了中国画坛几百年的“没骨画法”创始人恽格(南田),现代美术教育的拓荒者、一代艺术大师刘海粟以及当代书画鉴赏家、学者、诗人谢稚柳。

出生在这片艺术的土地上的我,自小对绘画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不管是地上、墙壁上还是书桌上都是我用来“涂鸦”的平台,而在我生长的环境里,无论是田野、荒坡、流水、小桥还是草屋,都是我倾诉在画笔上的对象。年少的时候,我仅仅知道自己喜欢色彩,热爱画画,但是对于什么是艺术、什么是技巧都是不得而知的。单单凭借着自己对于绘画一股热情去临摹一切感知到的东西,而从小伴随长大的小人书就是我最爱的临摹范本。初中之后,我应征入伍,这成了我人生的重要的转折点。在部队训练时我结识了两位从南京艺术学院下部队体验生活的画家,与他们一见如故。他们很欣赏我在绘画的才能,认为我有这个方面的天赋,于是一再鼓励我坚持创作,绝不放弃绘画。同时他们也很慎重的告诉我,寻求艺术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面临很多的考验,必须有着坚持的信念和刻苦的决心。他们的这一番话成为了我坚持走绘画艺术道路上的第一盏明灯,支持着我一路前行至今。

我生长于农村,自幼受乡土文化和秀丽山水的哺育。绿荫翠色中的白墙黑瓦,清澈流动的小溪,耸峦叠彩的山冈都是我创作的题材。在我心目中,乡村山林并不是飘忽轻柔的色调,而是厚重有力的,有着西洋油画下的光感和质感。我用现代装饰性构成图式和积彩手法,以红色为主基调,营造出厚重、大气、积极向上的艺术氛围。构图方面,在红色的基调中夹杂着大块大块的黑色,使得整个画面既浑厚浓烈又宁静安详。红与黑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生命那阳刚之色、浩然之气跃然纸上。我在红与黑的碰撞中寻找着自己的精神寄托,在勤劳的农夫、简陋的农舍、无垠的麦田上倾诉着我内心的情感。从这一片土地上,我感知到了喜悦和悲伤,领悟到大自然的温柔和人的力量。总总一切都给我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无比广阔的空间,农家成为我艺术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1997年,我创作的《农家情》获得了全国当代中国山水画优秀奖,这是我自绘画以来,自己的创作首次入选全国性的画展,并且得到了专家的认可,我感到非常的自豪。这一份荣誉是对我长久以来坚持绘画最好的肯定,也更加坚定了我走自己路的决心。近年来,我创作了一系列以农家为主题的作品,分别入选了国家级、省级的画展。作品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获得了全国中国画大展优秀奖、第一届中国美术金彩奖、首届中国山水画艺术双年展优秀作品(最高奖项)、全国中国画作品提名展和江苏省第一、二届山水画展铜奖。

中国山水画的至高境界是“天人合一”, 意境之美始终是山水画创作的终极价值标准。明人唐志契在《绘事微言》中言:“凡画山水,最重要得山水性情。得其性情,自然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他又认为,“岂独山水,虽一草一木亦莫不有性情”。清人龚贤也说“画树要有情”,人有性情,“其画当从心中擘述”。观造化天地自然,有形之物常人可见,取之容易。而造化有神韵,此中内美常人不可见,取之亦不易,而能否得见此神韵,得此神韵,则是山水雨创作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对造化自然之内美,只有长期潜心学问,观察、体悟方可参得,笔下之画才能独得其神。画山水,以此为要领,一吐心中所悟而率性落笔,或为激情所驱,操笔泼墨,倾心倾情;或为某种生活理念、意趣、诗境所牵,静思凝神,心平气和地抒写而就。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对天地造化和人生体验的深刻感受。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情感源自生活。山水有性灵,与人相通,若能以胸怀清澈、虚静空明的心境来体味自然,热爱自然,把自己融入自然,就会“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于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然而,要达到这一境界,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纵观古今,凡有成就之大家无不如此。行万里路的目的,在于“登山临水”身临其境,观察自然体验生活,陶治性情,开阔胸襟;读书则是明理养性、广开思路、提高感悟能力,是为师造化打好心源基础,否则面对自然造化却无法感受到其中的境界,情景不能交融。

宋代大理学家程颢诗说,“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当代山水画正处在一个转型期。第一次的山水画变革至今使之由传统向现代迈了一大步。但新时期所带来的新的创作问题又迫使山水画将要进行新的变革。在这种状况下,我作为有责任的画家都应当认真立足传统,深入生活,不断地充实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添砖加瓦。


作品鉴赏


                                     




创作经历及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