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画院新闻

绘画名家谈创作心得

作者:林瑞庆 分类:画院新闻 时间:2018/8/20 10:28:27


 
 

吴冠中:画笔是有灵魂的

 

“黑、白、灰是江南主调,也是我自己作品银灰主调的基石。我一辈子断断续续总在画江南。”吴冠中这样说。

 

出生于江南的吴冠中一生走遍大江南北,可是他的心却一直留在故乡。这就是为什么他笔下的白墙黑瓦古朴凝重,青柳飞燕那样袅娜轻盈,河水雨丝那样清澈空灵。他画笔下的江南既是生活中的江南,更是人们梦中的江南。

 

画笔是有魂的,吴冠中的画魂植根在江南水乡,乡情是他创作灵感的源泉。

 

 

我有两个观众,一是西方的大师,二是中国老百姓。二者之间差距太大了,如何适应?是人情的关联。我的画一是求美感,二是求意境,有了这二者我才动笔画。我不在乎像和漂亮,那时在农村,我有时画一天,高粱、玉米、野花等等,房东大嫂说很像,但我觉得感情不表达,认为没画好,是欺骗了她。我看过的画多矣,不能打动我的感情,我就不喜欢。

——吴冠中

 

画家走到艺术家的很少,大部分是画匠,可以发表作品,为了名利,忙于生存,已经不做学问了,像大家那样下苦功夫的人越来越少。整个社会都浮躁……艺术发自心灵与灵感,心灵与灵感无处买卖,艺术家本无职业。

——吴冠中

 

我现在更重视思想,把技术看得更轻,技术好不算什么,传不下什么……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正如未塑造形象的泥巴,其价值等于零。

——吴冠中

 

所有的亲友都竭力反对我这荒诞之举。我当然也顾虑自己的前程,但不幸而着魔,是神,是妖,她从此控制了我的生命,直至耄耋之年的今天。

——吴冠中

 

学艺之始,我崇拜古今中外的名家与名作,盲目的。岁月久了,识见广了,渐渐有了自己的识别力:名家不等于杰出者,名画未必是杰出之作。

——吴冠中

 

知识分子的天职是推翻成见,而成见之被推翻当缘于新实践、新成果的显现。

——吴冠中

 

 

能把自己的感情很好地传达给别人,能打动人,就是成功了。在这过程中,笔墨是自然形成的,笔墨按题材分,应是感情产生笔墨,而不是用技法套感情。

——吴冠中

 

你一定要穿着大师的拖鞋走一走,然后把拖鞋扔了,在穿和脱的过程中,你就会找到自己。我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哪吒太子析骨还父、析肉还母,方有自我,信然!

——吴冠中

 
 

吴昌硕:金石入画,艳而不俗。

 

吴昌硕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较大,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吴昌硕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较大,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

 

 

“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

——吴昌硕

 

 
 

张大千:画有三美

 

学习传统极为重要。我国有悠久的绘画艺术传统,有历代大家遗留下来的许多名迹。他们在不同的社会里,用了一生的精力,积累了许多经验,我们要把这些丰富的经验学到手,再在艺术实践中运用,加以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是一生的事,不下苦功夫不行。

 

 

张大千尝说,画有三美:曰大,曰亮,曰曲。这是什么意思呢?

 

所谓“大”者,指的不光是画的尺寸和篇幅大,而是角度要大,要开阔。就是一张小画,也要能从小中见大,虽小景而有大气势、大寄托。

 

 

所谓“亮”者,是指一幅画能给在众人的作品中最为突出和醒目,让人一眼见到,就能为它所吸引,所震撼,这就是“亮”了。

 

 

所谓“曲”者,就是画里面有股曲折不尽的意思,让人不能一眼看穿,而是感到余音袅袅,回味无穷,这便是“曲”了。

曲的要求是很高的,因为它不仅求之于画面,还求之于画意和画境。这正如宋人郭河阳论画,说山水画最好的境界,便是可以观,可以游,和可以居了。

一幅画若能如此,无疑便已臻上乘。

 

 
 

齐白石:画画要画人家看见过的东西

 

“说话要说人家听得懂的话,画画要画人家看见过的东西。”齐白石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的绘画,始终把一个质朴天真的农民的感情和文人画的形式融合起来,热烈,诙谐,有趣,雅俗共赏,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齐白石在画艺的追求中,既反对迎合社会庸俗趣味的“媚俗”倾向,也痛斥自鸣清高、愚弄群众的“欺世”恶习。

 

 

绘画 ,不是附庸风雅的玩品 ,也可以有怡情养性、砥励品格的功能 。

——齐白石

 

 
 

林风眠:画鸟只像鸟,那又何必画呢?

 

林风眠生于1900年,尚在弱冠之年便独自前往巴黎留学,回国后旋即以26岁的年龄成为国立北平艺术专门学校校长,后被冠以“中国现代美术创始人”。

 

他与同时代的艺术家总保持有一种距离感。比如他很少去画“梅兰竹菊”,却对松柏、芦苇情有独钟。猫头鹰常被民间视为不祥之物,因此传统文人和职业画家对它都是敬而远之。林风眠却偏偏喜欢画猫头鹰。

 

对于有人批评他画的猫头鹰是冷眼看世界,与他的人生态度神似,林风眠回应也很干脆:“其实画鸟如果像鸟,那又何必画呢,拍张照片就好了。”他不止一次对他的学生讲,绘画精髓在于“画鸟像人,画花像少女”。

 

 

林风眠晚年在香港写下《自述》,他在文章最后写道:“经过丰富的人生经历后,希望能以我的真诚,用我的画笔,永远描写出我的感受。”就是说,林风眠很注意画的表意功能。

 

 
 

潘天寿:宁可稚气野气霸气,不可俗气火气小气

 

 

学画,宁可稚气、野气、霸气,不可俗气、火气、小气。因为前者是练习时间长短的问题,后者是志趣修养的问题,走哪条路的问题。

——对国立艺专学生语

 

 

中国人从事中画,如一意摹拟古人,无丝毫推陈出新,足以光宗耀祖者,是一笨子孙。中国人从事西画,如一意摹拟西人,无点滴之自己特点为民族增光彩者,是一洋奴隶。两者虽情形不同,而流弊则一。

——《听天阁画谈随笔》

 

无灵感,即无创造。无技巧,即无绘画。故灵感为绘画之灵魂,技巧为绘画之父母。然须以气血运行而生存之,气血者何?思想意识是也。画事须勇于“不敢”之敢。

——《听天阁画谈随笔》

 

作画要写不要画,与书法同。一入画字,辄落作家境界,便少化机。故张爱宾云:“运思挥毫,意不在乎画,故得于画矣。”

——《论画残稿》

 

为人、处事、治学、作画,均须以整体之气象意致为上。故作画须始终着眼于大处,运筹于全局,方不落细小繁屑、局促散漫诸病。为造成画面之总体精神气势,往往须舍弃局部之细小变化,此所谓“有所得必有所失”也。如求面面俱到,巨细不遗,则反易消弱全幅力量气势之表达。

——《论画残稿》

 

 
 

刘海粟:画画要从会画到不会画

 

有两位我过去的学生来拜访我,他们本来画得很好,但是目前使“美术”商品化了。为了卖钱,就要投买主所好,他们的作品画得太俗气。我对他们说:“你们太会画了。要从会画到不会画。”看他们画菊花、牡丹、最初几笔还可以,但加了又加,越加越糟。

我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我还有些自知之明,离完美的境界还有很远的距离,只是一个在追求完美过程中的画家。“年方八六”,不光是不服老,也有仍在学习的意思。

学画不能停留在书画上。

凡是研究艺术的人,自己只希图做一个出众的大家,那是不行;拿报纸来鼓吹,金钱来运动,更加不对。我希望研究艺术的同志们,都拿“信仰自然”为主旨,还要拿“诚实”、“勤恳”、“忍耐”的手段去进行,就不难深解艺术里面的真意了。所谓“美在自然,自然方美”,我们确要把它思索思索才行。假使专以“造作”、“因袭”为美,我就要说他是自堕人格。至于这个虚荣心,我们既要研究艺术,是绝对不容它存在,那更不必多说。

 

 

世人只知落笔作画,却不知画非易事。庄子说画史解衣盘礴,此真得画家之法。人须养得胸中宽快,意思悦适,如所谓移画于纸油然之心生,则能于轮廓一线之际,平面上有一分之地,与之以生命。盖大艺术家个人之情操,不仅表现于形象之构想与配置,即于极微之明暗间,为官能所不能觉者,亦有真精神焉。

 

 
 

李可染:对待艺术,必须集中精力

 

艺术创作不是“探囊取物”,要把整个生命力投进去,如“狮之搏象”,如“无鞍骑野马”、“赤手捉毒蛇”,必须全力以赴,精力高度集中。

有的人一辈子精力从来没有集中过,因此做不好事。大科学家大艺术家都是能够高度集中经历的。古人云:“万物静中得”,静就是静下心来,思想高度集中。水分散了就浅,集中起来就深,聪明二字如何解释?聪是听的清,明是看的明。

过去我常看齐白石作画,和很多人的想法相反,他不是画得很快,而是很慢;不是随随便便,而是十分严肃。越是大笔墨的画,越需要小心经意,因为要在简单的几笔里、表现丰富的内容,这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大艺术家如此,何况初学!我虽然曾经画过几百幅山水画,但面对着新的对象,还干单刀惶悚,感到很吃力,很困难!

 

 

怕画坏是没有出息的。只要用心画,画坏了没有关系。我有一颗图章,叫做“废画三千“,就是鼓励自己不要怕画坏的意思。因为怕画坏,就墨守成规,不敢突破,总在自己的圈子里转,这是一种堕性的表现,是很难进步的。

 

中国画,人们一般又称之为“水墨画”,早在唐代,王维便在《山水决》首句提到:“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可见“水墨画”在我国是有着悠久的历史的。

山水画就是画家精神诉求的流露,而“水墨画之中,雪景最为上,精简素雅淡,寂静幽远空“,雪景山水画是山水画中的山水画,它更能精准地表现画家的情感和思想。在中国画的天地里,于烟云腾迁古木逶迤之后,总会有一种悠悠 的寒意直沁心脾,人在孤寂的时候,就会有吐露心声的渴望,画家就是通过作品,把自己思想精神与大自然的幽静作交流,达到独与天地相往来,在大自然中思考人生,总结人生,此幽静又以空旷无人,白雪皑皑的雪景为最佳,万般寂静的雪景山野是思想涌动的源泉。

 

 

雪景的寂静荒寒被当做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因为它契 合中国人志趣高雅的表现形式,也是中国画家喜欢画雪景山水的文化根源。

人生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自己的真心性,让心灵一片清净洁白,有如此真心性,方能作雪景山水画。

——吴大恺